1月9日,华中农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现代农业柑橘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邓秀新教授应邀为园艺学院研究生和本科生做了两场学术报告,150余名研究生和400多名本科生聆听了报告。校党委副书记杨天梅、副校长高东升分别主持了报告会,并就学校管理、科研等工作与邓秀新院士进行了交流。
在面向研究生的报告中,邓秀新院士以“柑橘色泽研究”为题,从“果实色泽”研究的意义与策略为出发点,介绍了自然界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和甜菜红素等4种主要呈色物质,然后以类胡萝卜素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植物类胡萝卜素代谢和调控的特点和柑橘果实的色泽类型,并阐述了5个柑橘色泽形成关键基因的挖掘及其调控机制,分析了类胡萝卜素与花青素起源与进化关系等。在色泽与环境的关系部分,邓院士将其与人生相结合,认为果实多彩颜色的形成往往与逆境密切相关,提出了“逆境出彩”的理念,鼓励大家在遇到困难时不要气馁。同时,他建议大家在以后的园艺科学研究中要接地气,要结合园艺产业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研究,围绕产业做事业,努力为我国园艺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针对本科生,邓秀新院士做了题为《问题驱动的柑橘研究—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报告,在报告中他分享了自己科研团队历经三十年,从事柑橘研究的思路及成果。他从当时柑橘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讲起,用浅显易懂的科普语言,生动的介绍了自己带领科研团队不断攻坚克难,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的经历。他告诉同学们科学研究要坚持问题导向,他自己对柑橘的研究就是从“解决果实无核问题”起步,进而在我国率先建立了柑橘细胞工程育种体系,开创了细胞工程用于生产实践的新途径。谈到科学研究在产业中的应用,邓秀新院士向同学们介绍了当年牵头编制国家柑橘产业规划的有关情况。他通过将最新的科技成果用到生产中,合理布局柑橘产区,实现了我国柑橘供果期的延长,从而有效应对了我国加入WTO后国外柑橘对国内柑橘产业的冲击,实现了我国柑橘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报告最后,邓秀新院士结合自身科研经历,提出坚持产业问题驱动,研究成果才能迅速应用于实践;研究工作看准了方向后,要坚持和系统地研究,才能有结果;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是简便、节能和可持续;队伍很重要,要想走得长远,团队协作很重要。他鼓励学生既要努力学习、扎实学好专业知识,又要开拓创新,用科技进步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邹磊 高姗 王小非)